說來慚愧,我是因為看了「逆光飛翔」才認識許芳宜,才知道她是鼎鼎大名享譽國際的現代舞蹈家。先前對於舞蹈這塊領域並無多所涉獵,但,如今透由電影我很高興認識了這位很有毅力的女性─許芳宜。
電影中當許芳宜展開雙臂指引女主角舞蹈肢體語言,並不慍不火地說著:也許我一直照著別人的方向飛,可是這次,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飛翔一次。看著許芳宜流轉的舞蹈,我的心彷彿也跟著雀躍了起來,原來擁有夢想真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。
回家google了一下許芳宜,並且去借閱了她的口述自傳「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」。從這本書中看到了許芳宜從芭蕾考三分備感挫折到一路成為瑪沙‧葛蘭姆傳人的種種歷程,其中的艱辛非常人能夠想像,許芳宜的自律讓我感到吃驚!
本書中常看到許芳宜孤獨的身影,我甚至可以想像她孤獨的背影站在紐約市中心的那種冷洌。孤獨!?或許是成功人士必經的一個過程,舉凡古今中外,成功者、創作家似乎都得備嚐孤獨。因為走得路和別人不一樣,必須承受著外界的壓力,也因為孤獨才能造就獨特的作品及不凡的人生吧!
許芳宜的愛情也常和舞蹈產生碰撞,有時候,她也會為了愛情做一些取捨,如:放棄了紐約的舞蹈團和布拉瑞揚遠赴維也納。雖然,二個月後鎩羽而歸,雖然,與布拉相戀19年後,最終,分道揚鑣。但我相信,這十多年來她是快樂的,還有什麼比擁有自己的夢想而感到快樂的事呢?
看完這本書,會讓人有種熱力四射的感覺,我想是夢想的溫度吧!對於自己的夢想,也許不像許芳宜很早就有自覺,也或許並不是那麼的明確,但是,跟著自己心的腳步走,做著讓自己快樂的事不也是一個夢想嗎?儘管我的夢想是如此的平凡,並無多驚人的偉大計劃,但那是獨特僅屬於我個人的小小夢想啊!
芳宜語錄:
● 儘管父母親曾經反對我以舞蹈為志業;儘管這條路漫長而孤獨,沿途充滿了黑暗、未知和恐懼,我依然不顧一切,往前奔去。因為我知道,前頭有光,有我最愛的舞台。
● 戴上耳機與外界隔絶,在腦海裡或把舞作從頭到尾排練一遍,或不斷自問自答,藉此修練思惟。即使沒能到宗教勝地朝聖,在這個繁華的大千世界裡,我也能悟出自己聽得懂的道理。
● 身為一名舞者,追求身體極限的同時,也要隨時承擔受傷的風險。有時我甚至覺得,痛,才感到自己的存在;傷,也是一種學習。
● 這些年來,我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與體驗,傻傻不循常規地走出自己的路,有點孤單,有點辛苦。但為了夢想,我從不後悔,因為不怕自己和這個世界不一樣。
● As long as you love what you are doing, that’s enough!這是米夏‧巴瑞希尼可夫(Mikhail Baryshnikov)對我說的話。
● 年輕的孩子,讓我們共勉:勇敢追夢吧!無論夢想是否美好,不讓自己有遺憾才是對生命負責的完成式。
● 我們現在的努力,為的不是尋找觀眾,而是尋找舞台,繼續前進。我們尋找的不是掌聲,而是自我的肯定。
● 高中時期我不曾刻意想過將來要做什麼,更沒有設定舞蹈成為我的人生志業。不過後來我發現,這種對一件事物純粹的、沒有理由的喜愛,才是最真實、最持久的;往後的許多許多年,我就是憑著這一份對跳舞最初始的愛,一直走到今天。
● 無論台上台下,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:It’s all about attitude.台上因為對的態度而迷人,台下因為好的態度讓人迷,也就是「學習尊重自己」。
● 我不怕被笑,我不怕失敗,我害怕的是,面對未來不再有夢想,面對自己失去希望。有句話說,在陽光下跳舞,你會找到光。所以我也相信,在希望下成長,就有機會找到希望。
● 當你累的時候,不妨抬頭看看天空,世界之大,天生我才必有用,唯有看不起自己,放棄自己的人,才是真正的輸家!
● 是誰說過程最美麗?通常一件事「完成」後,才有機會回頭笑看「過程」。過程的確讓人有機會學習,但過程有歡樂也會有掙扎….。
● 如果真有心,你不會將自己的付出當做是犧牲是代價,而是對夢想的投資,一個只賺不賠的投資。所有的投注,沒有一分一毫會外流,一切只會真真實實地回饋到自己身上。
● 對我而言,追尋舞蹈的極致是一種「態度」,極致,是一種自我的要求,也就是做到自己的最好。極致如果說得出來,或許將是一個終點,說不出來,或許因為沒有底線;我希望蓋棺論定那天,才為自己畫下那條線。